根据区政协工作安排,7月18日,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开展用科技手段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请你来协商”暨主席会议视察活动,重点协商了我区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成果展示、应用前景及业态发展展望。省、市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应邀到场指导,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玮应邀到会听取委员、企业意见并讲话,区法院、科技局、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等九家部门负责人参加。
委员们一行首先实地视察了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听取了中心有关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介绍。在随后召开的协商交流会上,区内专门从事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技术开发的来布科技、曲正科技、剑证网络科技等三家企业介绍了主权数据流转管控产品“活讯”、联合公证机构发起的存证方式“全民取证”APP、构建全流程多方位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系统解决方案等三项最新技术成果。企业家代表展示并论证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在协商交流环节,朱升宏等5名委员和企业家代表们踊跃发言,从提高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我区率先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的路径和方式、加大高新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形成并支持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业态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有见地、有价值的建议。
现将委员们的意见建议整理如下。
一、工作成效。
2017年,我区修订 “1+X”产业发展政策时,进一步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实施意见》(杭高新〔2017〕66号),对专利、商标、标准等知识产权各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力度,突出质量导向,重点支持企业发明专利授权和权利维持,加大对海外专利申请和授权的资助力度,成效明显。
2018年,我区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在前10强企业中占据8席,新获中国专利金奖1项、银奖2项、优秀奖4项,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浙江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2家,拥有全国驰名商标16个,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6.73亿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14件,在全国高新区中都位居前列;2019年1-5月,我区发明专利申请量3389件,增长29.2%,发明专利授权量1275件,增长67.3%。同时,中国网络作家村落户我区白马湖,更为文学创作和影视创作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到2018年底,经过三年建设,我区集聚了157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初步构建了基本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并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我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验收,最终于2019年3月获批建设示范区。
在我区软件业雄厚研发能力的基础上,近年来涌现了一批以来布科技为首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的科技企业,创新性地推出了诸如“活讯”等重要的前沿性技术成果。
二、价值意义
当前,面对国际经济全球化、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发展和中美贸易摩擦的新形势,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如何为企业切实做好知识产权相关服务,对于提升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与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区作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浙江省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虽然近年来区内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授权数量均居全省第一,走在全国前列,但综观我区知识产权保护生态和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侵权现象多发、保护不够到位、服务水准不高等问题,所以先行先试运用我区已有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与服务水平,更显得尤为重要。
1.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有利于促进高新产业发展。我区新兴产业创新要素密集,对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依赖强,对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要求高。有效运用知识产权,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链和产业链、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重要途径;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是激发创新活力、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健康有序市场环境的关键;科学管理知识产权,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水平、发挥创新成果市场价值的保障。强化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工作,关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效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
2.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有利于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先后出台并多次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促进知识产权创造,激励知识产权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机制保障等举措,不断改善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和手段,特别是在运用科技手段方面,推陈出新,积极打造全省首家门类齐全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出台了许多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不断营造出了良好的企业营商环境,
3.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有利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年初,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知识产权服务领域再升级的要求,着重运用我区高科技优势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率先建成全省首家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包含国家专利局杭州代办处和研究中心,打造了一个融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一体化的服务综合体,建成了一个集合专利、商标、标准、版权为一站的办事大厅,并正在推进知识产权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在进一步运用科技手段,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的同时,力求在人才驱动发展的基础上再造一个知识产权驱动我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三、对策建议
委员们认为,运用科技手段,率先把滨江打造成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的新高地,是我区激励创新创业的一个重要课题。要秉承以高新科技赋能、以创新成果赋强的理念,积极宣传策源地,打造应用高地,巩固技术高地,形成产业集聚地,有效助推我区经济社会不断创新和发展。
1.要不断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意识。积极倡导创新文化,将中小型高新企业作为重点群体,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的宣传力度,重点面向中小型高新企业组织开展培训、研讨等宣传活动,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政策。加强高新企业扶持政策宣讲,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展广泛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知识产权舆论氛围。加大高新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支持我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管理中心大力培养中小型高新企业知识产权人才,面向区内中小型高新企业领军人才、管理人才、实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开展多层次、精准化知识产权培训。
2.要切实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让专利收费减缓、专利优先审查绿色通道、专利快速审查等政策更多惠及我区高新企业,逐步缩短知识产权的申请、维护、申诉等周期,围绕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与服务全流程,敢于并善于率先运用相关技术成果,通过技术手段不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体系,通过鼓励科技创新,提升并改善服务手段,集聚服务资源、搭建数据平台、优化办事流程,打造全省首家门类最全、服务最优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围绕专利商标、发明创造获权维权用权等专业问题,面对面答疑解惑,问政于企,问计于企,问需于企,助推中小型高新企业提高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的质量和效益,真正实现群众和企业办理知识产权事项“最多跑一次”。
3.要积极引导区内相关企业合作发展。倡导与鼓励区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企业之间的大力合作,有效派生出更多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加快创新步伐,巩固我区在这个新兴产业已有的技术高地地位。特别是要大力宣传已有的技术创新成果,引导区内企业与人才更多的将注意力投向这一新兴领域,采用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与拓展应用和合作并行的路子,不断推出更多更新的技术成果,创造更多更优的服务模式。
4.要大力扶持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鼓励更多的科技企业与资本关注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这一产业潜在的巨大发展前景与商机,加大参与与投入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这一朝阳产业,促其快速发展,并形成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引入新型中介机构,引进专业人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专业化程度。依托我区既有的高新产业技术和知识产权联盟优势,着力推进知识产权服务品牌培育工作,打造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规模化、国际化、品牌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5.要不断扩大高新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覆盖面。充分发挥高新企业知识产权增信增贷作用,推动风险补偿、补贴贴息等各类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扶持政策向中小微高新企业倾斜,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银行、保险、担保、基金等进一步完善多方参与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分担融资风险。积极搭建平台,以项目推介会、银企对接会等形式密切银企关系,畅通融资渠道。
6.要高质量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充分发挥我区既有资源优势,大力宣传我区策源地已有的产业优势,做到敢于喝头口水,敢于先行先试,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为知识产权保护赋能,率先以最新科技手段的运用,来弥补传统的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效果相对滞后的不足。尤其是要发挥好我区刚刚率先建好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尽快采用区内既有自主保护的成熟应用技术和最新创新成果,为区内广大企业提供有高技术含量的高水平服务,实现全方位保护,尽快形成我区新兴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的优势产业和产业集聚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