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我区打好以“把留白土地绿化好美化好,把城市河道设计好建设好,把城市道路绿化好美化好,把城市公园布局好建设好,把老街集镇规划好整治好,把市民素养引导好发挥好”为内容的全域景区化开篇之战,按照区政协年度工作安排,在前期走访了解的基础上,9月12日,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开展全域景区化建设视察活动。
委员们实地踏看了江一公园和冠山公园两个重点建设项目,听取了区“两化”办、互联网指挥部、创意城管委会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有关我区全域景区化建设工作的情况介绍,并进行了座谈交流。
委员们充分肯定了今年以来我区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并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围绕全域景区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就如何进一步找差距、补短板,探索行之有效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发表了各自观点,提出了意见建议。
一、阶段性工作成效
委员们认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域景区化工作,专门成立了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域城市化、全域景区化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工作机构,即“两化”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全域城市化、全域景区化工作,制定了《滨江区全域景区化改革实施方案》,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委员们对全域景区化工作领导重视、部门协同、统筹推进,特别是规划设计方案高标准、项目设施建设严要求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细化规划设计上。立足国际化水准,统筹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把握城市形态和优化城市环境,体现了“国际滨”的高标准严要求。围绕把滨江建成一个“大花园”的目标,全面分析公园现状,重点研究公园布局,完成了《滨江区公园绿地系统建设指引规划》;灵活设计河道岸线,扎实推进了《滨江区河道岸线公园规划》;深化主要道路绿化方案,完成了《滨江区主要道路行道树现状分析及提升改造概念方案》;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域的天际线研究,完成了《滨江区沿江及重要地块天际线研究》修改完善工作,并已着力开展《物联网产业园城市天际线研究》、《互联网经济产业园北塘河畔核心区城市设计》等重点区块的天际线研究;加强了城市灯光照明研究,优化滨江夜景灯光方案,开展《滨江区城市灯光专项规划》;强化历史街区保护,推进《滨江区襄七房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研究规划》,形成了利用方案及历史建筑修缮方案。
在强化项目建设上。按照建设精品工程要求,加快推进了以最美城市公园为目标的冠山公园、白马湖湖区二期、江一公园及物联网感知之轴景观带、智慧新天地沿江景观带延伸及工业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按照“一路一景”的目标,实施了道路景观营造,如江南大道的菊花桃、闻涛路的樱花、滨江公园的杏花、彩虹快速高架和时代高架的月季花、滨安路和物联网街等道路上的紫薇,使得每条道路都拥有自己的特色;注重和推进了冠山河、陈家河、陆家潭河、西兴后河东段等河道项目的建设,完成了永久河、许家河等12条河道的清淤工作;加强了对城市留白土地的管理,实施了“地长制”,全区完成了建设临时绿化7000多亩,临时停车场49处,新增公共停车泊位9600个,优化了沿江亮灯工程等;同时还加强了西兴街道、长河街道小城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全域景区化工作推进成效显著。
二、存在不足
(一)规划的系统性有待提高。委员们认为,全域景区化涉及多个规划方案,但缺少一个总体考虑全域地理环境、公园、绿地景观、交通组织等一体化的规划方案,规划的系统性、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公共空间的再优化、人文景观的再融合、文化创意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部分绿地、河道、道路等方面景观化有待提高。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的主体,它在城市中的分布是衡量一个公园选址布点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指标,公园绿地分布不均直接影响到公园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城市公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环境功能的发挥。现区域内部分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均衡性不够、级配的合理性不够,较强调观赏功能,忽视了与休闲运动的结合。河道方面,部分河道的河岸线形态单板,亲水性较差,两侧绿化单调,绿道尚未成网。道路绿化方面,除江南大道、闻涛路、滨安路等几条道路两侧绿化较好有特色外,其他一些道路两侧虽然绿化不少,但普遍只有一行绿化树,道路植物配置的观赏性不强,景观效果也不突出。城市建筑景观方面,形象较为单一,主要道路两侧的天际线较平坦,沿江白昼整体景观以及区域的标志性建筑塑造还有待优化。
(三)区域环境整体水平不平衡,部分旧街区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部分老街区的河道、道路、建筑立面等亟待加强修缮整治。道路两侧与公共道路、公共绿化带相交织的产权多元化建筑物、设施、绿化等管理责任不够清晰,日常保洁和管理秩序落实有不到位现象,统一监督管理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意见建议
(一)完善规划体系。要高度重视规划先行,统筹地理空间布局,发挥规划管控作用,杜绝无规划或规划不经科学论证或不按规划要求实施建设施工;注重各子规划间的衔接,防止各子规划各行其事;注重子规划与总规划的衔接与匹配,严防规划脱节。要把公园、绿地、江、湖、河、山和建筑物及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规划体系,使城市设计、建筑设计、视觉规划,以及城市公共空间及其功能设置等融为一体,构建起“以人为中心”的全域景区化规划体系。
(二)树立精品意识。全域景区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全区上下务必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树立精品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每个细节,建管并举,补齐短板,积极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对照目标综合施策,要创新细化管理模式,落实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高标准建设每一个项目。要进一步强化“地长”责任制,严格落实《关于加快土地移交和强化地块管理的工作方案》(滨政办【2016】31号)要求,做好地块管理,特别是数量不少的已拆迁地块建筑垃圾裸露和复绿地块杂草丛生地块的管理。要结合做好河道综保工程建设,对因规划原因未实施河道综保的河道所在区域要加快规划设计(如慧泉河),因其他工程需要提升改造已综保河道的要及时研究完善整改措施(如山北河)等。对道路两侧与公共道路、公共绿化带相交织的业主单位的绿化管理,要进行研究,形成管理的长效机制;对连接星光一二期天桥下的绿化带行人道板等事宜,要研究探索管理措施。要改变绿化建设布局中重道路两侧线型、轻公园块状的现状,加强建筑大楼、社区周边的小型公园布局和建设,增强人景融合,配套公共活动设施(如城市家具),方便群众观赏、休闲、健身、娱乐等。
(三)提高市民参与度。全域景区化建设开篇之战奏响以来,各相关部门已做了大量的工作,编制规划方案,紧扣项目实施,伴随着项目的一个个建成必将给群众带来福祉,同时也会使群众更加关注全域景区化建设。但从目前来看,广大市民对全域景区化的参与度不高,如市民群众对各相关部门编制的一系列规划方案一无所知,这对完善细化提升规划方案,监督推进相关项目的实施,创建精品工程是不利的。为此,需要在规划方案编制、论证中从不同的层次多听取市民群众的意见,确定的规划方案可在不同的场合加强宣传,对实施的项目可探索设立市民监督员,让广大市民更多地参与到全域景区化建设中来,集思广益,把群众最直接的事办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