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区政协妇联界、农工党滨江基层委员会在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杭绣·江南传习所”举办“请你来协商”活动。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街道及部分非遗项目保护单位负责人,围绕“迎亚运非遗提升”开展协商交流。区政协副主席张爱莲,提案委负责人应邀参加。
非遗,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2022年亚运会将在杭州举办。推动非遗与亚运会深度融合,对滨江、杭州都具有重要价值。滨江文化源远流长,落实“人文亚运”、实现文化赋能,非遗的保护和提升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和手段。
活动现场,大家实地参观了杭州映山静水刺绣体验点江南传习所,了解杭绣传统针法及刺绣精品的普及和传承,以及“非遗进校园”“青苗计划”等青少年体验学习手工刺绣的游学课程。
在随后开展的协商讨论中,区社发局介绍近年来滨江非遗工作开展情况。我区持续贯彻省市相关部门非遗保护工作的部署要求,聚焦非遗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的方针政策,注重基础建设与制度建设同步提升,加快数字化服务和文旅融合进程,在高新产业与文化的协同发展领域不断探索发展。区委宣传部,西兴、长河、浦沿三个街道作补充介绍。
委员们就非遗融入亚运文化、传播和科技品牌的打造等方面建言献策。宣苏岚委员建议,运用城市地标建筑、博物馆、文化礼堂以及地铁、公交等公共设施,利用文化宣传活动和相关影视作品,营造亚运氛围,烙下滨江非遗印记。蔡娅群委员表示,可借亚运契机,开辟星级酒店大堂区域,现场展示和出售非遗文化产品,支持非遗公司运营发展,保护非遗传承人传承环境。詹佳珍委员认为,可和职业院校深入合作,把具备条件的非遗产品,提炼发展成整套课程体系,包括课程内容、教师培训、实践基地等,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滨江特色非遗课程。
陈迪圣委员表示,要加强相关产业布局,有系统有组织地做好非遗的恢复和保护工作。文燕委员说,要发挥退休人员这一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黄月君委员建议,为代表性传承人提供传承补助,支持像杭绣·江南传习所这样的传习机构,推动与学校的互动合作,为非遗文化培养人才。
张爱莲指出,借亚运提升非遗传承,要打好“现实需求+未来创新+文化传承”组合拳。不仅要通过音像和文字对非遗项目进行保存,保持其生命的活态延续性,还要适应现代化发展,融入大众的现代生活,这是非遗保护的主要目标,也是每一位保护者和传承人的责任和义务。委员们要持续深入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打造“人文亚运”良好环境氛围。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联系广泛的优势,结合“动漫节”“文创会”“音乐节”等文化活动推出非遗文创产品,利用线上线下、节前节后广泛宣传并讲好非遗故事,不断提升滨江文化的软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