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晓康,政协第二届杭州市滨江区委员会常务委员,华东天荒坪抽水蓄能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天池宾馆总经理。但在更多时候,他愿意用另一类身份介绍自己——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昌硕印社社长,中国美术学院古文字书法创作研究中心研究员,西泠印社美术馆顾问。
而这长长一串与文化有关的身份,还只是柳晓康艺术工作中的一部分。日日与文化事业相伴,作为区政协委员的他,也把履职关注点落在了文化上。
在柳晓康看来,滨江的历史底蕴非常深厚。滨江是古战场,文化遗迹众多,单单是西兴老街、长河老街,就有不少值得深挖的历史故事。“滨江是一个以高新产业为主导的新城区,很多年轻人不知道这里还有历史文化的一面,这一点很可惜。”柳晓康说。
如何让市民了解滨江古文化,柳晓康有一些建议。“西兴、长河古镇是很好的切入口。那边有文化故居,有历史古迹,通过人们相对熟悉的文化地标来宣传,然后慢慢扩展到滨江区新建设的这一块。”柳晓康建议,可以竖立标志性的建筑,例如在文化古迹处立石碑,让市民了解散落在滨江各处的文化故事。他还提到了最近滨江出炉的文化地图。“这是很好的举措,但仅仅是地图还不够,如果有更显著的标识,来来往往的人能看到,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在文化之外,作为经济界的代表,他也关注产业发展动向。“滨江区产业发展在杭州市是名列前茅的,特别是高新产业,海创威视、新华三这些龙头企业都在滨江,阿里巴巴也是在滨江诞生的。在这里,通过企业的集聚形成了产业的集群。”
随着天荒坪公司落户高新区,柳晓康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0年,见证滨江的变迁,他深有感触。“刚成立滨江区的时候,高楼大厦基本上都没有,买东西都要过江,现在滨江已经有很多大型的购物商城,开通了地铁、彩虹快速路,交通四通八达,生活在这里很有幸福感。”
对于滨江的未来,柳晓康希望越变越好。“外地人来杭州,从机场下来,第一站就是滨江,可以说滨江是杭州的一个脸面,G20之后杭州焕然一新,滨江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