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英,浙江花都美容美发学校校长,中国美容大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首届首席技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浙江省美发美容行业协会秘书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美容专业副主任,浙江省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现任浙江省政协委员、杭州市人大代表、滨江区政协委员,曾历任三届杭州市政协委员,在任期提案上百篇。全国、省、市“三八”红旗手,杭州市十大平民英雄,浙江省十大杰出名师,农工民主党省委委员、市委常委委员、滨江区主委、与罗雪娟一起载入《杭州年鉴2005年》新闻人物。2012年当选杭州市人大代表即被评为优秀人大代表,许多提案关系民生、环境及交通问题,受到了杭州百姓的一致好评,提案多被钱江晚报、都市快报、杭州日报等刊登,许多提案被采纳或重点讨论如:滨江烟囱、滨康路综合体、自行车停车线、桥下停车场、中河高架扩容(杭州市交警支队重点关注)、四小车整治、隧道内FM信号、路面禁烟等。其中车内垃圾箱摆放被杭州电视台重点讨论;城站火车站东广场、杭甬高铁修建机场支线也被报纸网民热议,上海铁路局领导亲临实地考察。
罗红英专业技术精湛,业绩卓著,先后培养了18万余名省内外美容美发专业人才。她指导的选手在浙江省首届美容美发大赛上获晚宴妆、职业女性妆、晚宴发型、新娘发型、女子剪发等多项金奖、在亚洲大赛上连续6年荣获化妆冠军。她热心公益事业,举办20余期免费培训班,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并经常带领学员到福利院、社区、军营免费服务。她在美发美容理论上有着深入的研究,著书立传。先后在全国和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专著五本,共计50万册
用心打拼美丽事业
出生在江南的罗红英,天生就是个爱美的“丫头”,凡是与美有关的一切她都喜欢。最初,罗红英是在专业剧团从事化妆工作,尔后一头扎进了美容教学,一做,便是整整26个年头。
1988年以来,罗红英投身于美容美发职业技能教育事业,从简陋的设施、十几个学员起步,以艰苦创业的精神开始打拼。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她创办的“浙江花都美容美发培训中心”早已声名远播,成了职业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先后培养了省内外美容美发专业人才18万余名,在全国同行培训学校中名列前茅。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罗红英亲自给学员讲课,常常一讲就是一整天。上百人的课堂,罗红英一天讲下来有时累得不想再迈半步。学生佩服的不仅仅是她高超的技艺,还有她那颗至纯至美的心。学校采用严格的管理,使学生自觉形成优良的学风。在这儿学生有自动补课、加班的,而没有缺课、逃课的,每个学员都是高兴而来,满载而归。
曾有很多人疑惑,是什么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学员来“花都”?学员们内心深处共同的感受道出了答案:罗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容的技巧,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教我们理解生命的真谛。“做一个生命的化妆师!”这是罗红英对自己这份美容事业的最高追求。
真情回报奉献社会
8000余名失业人员免费大餐。作为农工党杭州市委会开展的“爱心工程”的主持人,自1997年启动“爱心工程”以来,罗红英就开办了美容美发技能免费培训班,专招失业人员,进行免费培训,首期培训班就招收了80名失业人员。如今,开展对失业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已成为“花都”的一个重头戏,累计培训人员达8000余名,70%的失业人员通过培训,走上了再就业或自谋职业的道路。
免费培训班开进“高墙内”。服刑人员出狱后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个社会难题。浙江省女子监狱一直就想举办美容培训班,但苦于人力、财力,特别是师资缺乏,难以成型。一次偶然的机会,促成了三方共同举办这个特殊的免费培训班。2004年4月,首期美容班如期开办。为此,罗红英特地向监狱赠送了价值几万元的美容设备设施。到如今,浙江花都美容学校和农工党杭州市委会、省女子监狱、省少管所、省良渚劳教所联合开办了28期美容美发职业培训班,免费为1200余名服刑人员进行美容美发技能的培训,已有近800名服刑人员获得了省劳动厅颁发的结业证书以及资格证书等,还有多名人员因表现突出被提前释放。
情系山区儿童。在一次调研活动中,罗红英来到建德县凤凰乡,发现他们的中心小学教室极为破旧,教学设施非常简陋。回杭后山区学生那无助、渴望的眼神在罗红英脑海里挥之不去,她越想越为学生们的学习环境感到痛心和担忧。2003年6月,在农工党杭州市委会的牵头下,罗红英与另外几个农工党党员共同资助建立了建德县凤凰乡希望小学。当一座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200余名学生挂着鲜艳的红领巾,高高兴兴地从原先破旧的危房中搬到了新教学楼时,罗红英的心里感到特别欣慰。从此,罗红英与山区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
认真履行代表职能
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罗红英时时不忘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从事美丽的事业,使她常常以“美学”的独特角度观察事物。
为了提个好建议,平时工作极忙的罗红英,身边总是带一个笔记本,常常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只要是关乎民生事业和社会发展的,她都记录下来,并深入调查为提好建议意见作准备。当市人大代表叁年来,她一共提了14件代表建议,件件事关民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了缓解出行难问题,白天没时间,她就工作到深夜后,再去火车站、汽车站、交通要道等场所实地考察,掌握实际数据。
罗红英提交过一份关于“环境立市”建议,建议对环境由保护变为建设。她提出,我们要保护的是自然生态,而不是机械维持原状。因此,有必要把“环境保护”变为“环境建设”,这更能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从对绿化、道路、建筑物的布局种类、结构、色彩等进行统筹规划,包括商场、单位的门面设计、标牌书写等,到对于动态的环境物体,如汽车,尤其是公交车等,她都综合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为了提好这个建议,罗红英常常在工作之余到杭城各地转悠,问专家,访民情。提起这个建议,罗红英总是深有感触:如果有一天,外地游客来过杭州,既对优美的风景流连忘返,又能永远记住“这就是杭州”,我们的环境建设就比较成功了。令罗红英深感欣慰的是,如今“环境立市”已经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在大量的社会接触中,罗红英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履行职责,《大力发展与杭州休闲业相适应的职业技术培训业》、《进一步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及管理》、《社区工作的行政化倾向亟待改变》等一个个建议提交办理,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好评。她所反映的《建议将非机动车道停车线适当后移》、《建议让市民共同参与“数字城管”》等一个个社情民意,被市政府采纳,并在《杭州政务·每日动态》上全文刊登。
在履行代表职责上,罗红英总是那样执著,那样认真,丝毫不敢松懈。她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确保两会期间的到会率,是最起码的要求。我是人民选出来的,我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人民说话,为群众代言,我该对得起这份神圣的职责。
2014年4月24日下午,浙江省政协主席乔传秀走访罗红英委员说:罗红英委员具备了传播知识、用灵巧的双手将美波及到社会每一个角落的“作为美”;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积极履行社会职责的“心灵美”及由内而外散发着强大感召力的“形象美”;是一位细心观察社会现象,发掘民需,积极提案的“好”政协委员!
|